当阳:科技赋能 小红薯蜕变“金疙瘩”
闻名遐迩的三国古战场——信义当阳,具有“六岗三平一份山”的地形特点。西境流入的沮河和北境流入的漳河在两河镇汇聚向南注入长江,河流冲积平原带来有机质沉降而形成了松软的红砂土。岗地和红砂土为红薯生长带来得天独厚优势,小红薯发展成了助推乡村振兴的大产业。
脱毒育苗 突破红薯种植“瓶颈”
5月30日,走进玉泉街道焦堤村,一栋玻璃温室大棚和50多个塑料大棚映入眼帘。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今年元月开始进行红薯脱毒一段育苗40万株;3月起剪插移栽到50亩塑料大棚二段育苗,共3批次达到了600万株,创毛收入120万元;可供应20多个红薯种植合作社三段扩繁到6000万株,可栽插大田15000亩。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东红高兴地说,感谢农技中心党支部帮助牵线搭桥,在江苏徐州农科院技术支持下开展了红薯脱毒育苗。据介绍,脱毒育苗种植的红薯产量达到4000公斤以上,是未脱毒种植产量的近2倍;脱毒红薯的商品率达到95%以上,比未脱毒红薯的商品率提高30%左右。
当天,当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全体党员干部也来到红薯脱毒育苗基地,把主题党日开展到田间地头。支部书记王孝平介绍,近年来,我市红薯的病虫害严重、品质差、产量低,迫切需要对红薯种子进行脱毒达到提纯复壮的目的。2023年以前,该合作社把红薯种拖运到江苏徐州脱毒或者在江苏徐州购买脱毒的红薯苗子,周转时间长、成本高,很不划算。
专家指导红薯畅销漂洋过海
2025年4月,第三届全国(湖北)菜用甘薯大会暨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指导组甘薯早春育苗移栽现场考察活动在湖北举办,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专家杨新笋带队到当阳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就红薯绿色高质高效轻简化栽培及销售加工开展指导。给当阳红薯产业的发展提出了建议和措施,同步建立院企协作机制,让科技赋能红薯产业。聚鑫薯业专业合作社高标准建设了2000亩红薯出口基地,2024年国内销售6000吨;出口销售2000吨,销售产值达1040万元。
为带动全市红薯销售,长坂坡红薯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建设“互联网+红薯产业”网销平台,联合社创建了“当阳红薯”区域公用品牌,带动其他合作社的“苕娃子”“苕人徐”“一口印”等品牌融到区域公用品牌之中,提高了红薯市场竞争力。
机械加工 红薯加工产值“翻倍”
湖北志成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经招商引资落户当阳,红薯加工过程中的薯块切条工序靠人工,不能实现机械化,效率十分低下。为此,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党支部书记王孝平同志带队同江苏创普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多次协商,邀请江苏创普安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聂磊来当阳考察,开展红薯加工切条器械的研发,助力企业解决红薯加工全程机械化。2024年加工红薯2万吨是上年2倍,2025年红薯深加工将达到4万吨。另一方面,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牵线搭桥,促成湖北志成生物技术发展有限公司同杨新笋研究员专家团队开展深入合作,并于2025年4月1日共同签署了专家工作站协议书,创建了红薯从品种选育、科学栽培到产品加工的快车道,推动了红薯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科技赋能之下,这颗小小的红薯正经历一场华丽蜕变——从田间地头的普通杂粮作物,发展为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大产业,小红薯变成了乡村致富的“金疙瘩”。据王孝平介绍,2025年,预计全市红薯种植5.13万亩,预计产量达10.3万吨,其中,鲜销国内外8.3万吨,销售额达1.6亿元;加工红薯4万吨(包括外地收购2万吨),生产休闲产品8000吨,产值1.44亿元。(通讯员:李龙辉 洪蒙 张毕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