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宜昌市水产养殖病害预测预报
4月份气温水温逐渐回升,昼夜温差较大,天气变化频繁,开始进入水产养殖生产期,抓好春季养殖管理,能促进鱼类提早开食,恢复体质。根据往年宜昌市水产养殖病害流行发生情况,各养殖主体要做好相应的生产管理和病害防治工作。
一、病情预测
4月水产养殖应重点关注鲤春病毒血症、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水霉病、指环虫病、锚头鳋病等。
1.鲤春病毒血症:病原为鲤春病毒血症病毒,可感染鲤、锦鲤、鳙、鲫等鲤科鱼类。该病在春季水温8~20℃时流行。患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红肿,体表和鳃充血,解剖可见消化道出血,心、肾、鳔等内脏器官出现出血性病灶。各鲤科鱼类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2.淡水鱼细菌性败血症:病原为气单胞菌属细菌,危害鲫、鲢、鳙、草鱼等多种淡水鱼类,水温9~36℃时易发病。病鱼大多有出血性败血症症状,如鳍条出血、肛门红肿、体表有出血点以及腹部肿胀等。我市所有养殖区域都需重点防范。
3.烂鳃病:病原为柱状黄杆菌,在水温15℃以上易发生,危害品种主要有草鱼、青鱼、鳊鱼、白鲢。我市所有养殖区域都需重点防范。
4.赤皮病:病原为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特别是当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到机械性损伤或鱼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更易侵入,引发疾病,我市所有养殖区域都需重点防范。
5.水霉病:病原为水霉、绵霉等多种真菌,往往在病灶部位形成肉眼可见的灰白色棉絮状菌丝,常在水温10~20℃暴发,一般感染受伤后的鱼体。在捕捞、转塘、分池等生产过程中,应避免对鱼体造成机械性损伤。我市所有养殖区域都需重点防范。
6.指环虫病:由指环虫寄生引起,大量寄生时病鱼鳃盖难以闭合,鳃丝黏液增多、肿胀呈花鳃状,春季多发。主要危害鲢、鳙、鲤、草鱼等,我市相关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7.锚头鳋病:由锚头鳋寄生引起,病鱼身上或者鳞片上有“血”点、血斑、红斑出现,或者鱼体体表有肉眼可见的针状细长的虫体,在水温12~33℃时发生,主要危害鳗、鲢、鳙、草鱼、鲤、鲫、鳊等,我市相关养殖主体需重点防范。
二、防控建议
1.科学养殖管理。做好清塘消毒工作,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彻底杀灭病原体及敌害生物。注意改良池塘底质和水质,采取科学规范养殖措施进行健康、生态养殖,提高鱼体免疫力;优选抗病力强品种,降低发病率,减少渔药使用。
2.投放健康苗种。购买具有产地检疫合格证明的苗种,从源头管控,杜绝引进携带特定病原的苗种。苗种生产企业需选育优质亲本,强化培育工作,投喂优质配合饲料,并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维生素C钠粉(水产用)、黄芪多糖等免疫增强剂,以提高鱼体抵抗力。在投放苗种前,注意对苗种进行消毒,以防带入病原。同时,要严格控制苗种放养密度,避免因密度过高引发胁迫性疾病。
3.合理投喂饲料。根据水质、天气条件、养殖品种摄食情况等,选用优质人工配合饲料合理投喂。春季鱼类开口后,要循序渐进增加投饵量,同时适当投喂具有提高免疫功能的饲料增强鱼类体质。
4.合理使用药物。注意药物适用对象、用量和配伍禁忌;避免盲目增加药物使用量,不得以预防为目的全池泼洒抗生素;严格落实水产养殖用投入品使用白名单制度,严格遵循《水产养殖用药明白纸2024年1、2号》中规定水产养殖药物。
病害防治方法应根据养殖品种的实际情况,在相关专业机构或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实施。
相关水生动物疾病防控方法,可登录“全国水生动物疾病远程辅助诊断服务网”(www.adds.org.cn)通过“自助诊断”及“专家诊室”进行诊断或咨询。也可联系宜昌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将病鱼送至宜昌市水生动物疫病防控监测区域中心实验室进行检测,联系电话:0717-6914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