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梅雨季节池塘养殖生产管理措施建议

日期:2025-06-18 15:06来源:宜昌市农业农村局
责任编辑:水产站阅读量:

  据湖北省气象预报,我省于6月18日正式入梅。梅雨季节天气高温高湿,阴雨时间长,天气闷热,气压较低,伴有雷雨,易出现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藻毒素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底部恶化,滋生各种病原微生物,引发水生动物疫病。建议水产养殖主体应采取科学有效的管理防控措施,确保安全度梅。

  一、关注天气预警,强化防灾管理。

  1.密切关注气象部门发布的强降雨、洪涝等预警信息,提前做好应急预案。

  2.全面检查养殖场基础设施,加固堤坝、田埂及防逃网等关键部位,及时修整排水阀门和沟渠,适当降低养殖水位,以免大雨冲塌。

  3.全面检修养殖场电力线路、增氧机、水泵等设备,确保运行正常;备足燃料,调试备用发电机,保障突发断电时的应急供电。

  4.备齐救生衣、沙袋、抽水机等防汛物资。准备食品、饮用水、药品等生活应急物资,确保人员安全。

  二、实时监测水质,科学进行调控

  1.实时监测池塘水质情况,及时进行调整。及时清整已经受损的水体,做好消毒和补苗工作,降低损失。

  2.经常开启增氧机,特别是晚上和后半夜。遇到阵雨、连续闷热或天气突变的情况,开机时间要延长,并配合使用增氧剂。

  3.使用水质改良剂改良水质,减少池水有机质含量,防止水质恶化,增加透明度,促进藻类生长。养殖密度比较大、池水比较深的池塘,适当泼洒石灰乳,用量4-5千克/亩.米。PH值高的池塘无须进行泼洒。

  三、控制日投饲量,强化养殖管理

  1.确保饲料新鲜。梅雨季节高温高湿,饲料要保持新鲜、无杂质、不变质。饲料应注意贮存条件,防止霉变,控制一次性采购的数量。

  2.选择优质饲料合理投喂,采用“少量多次”的投喂方式,遵循“四定、三看”的投喂原则,投喂次数和投喂饲料量要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养殖鱼的规格等,做出合适判断并及时调整。晴天可多投喂饲料,阴天尽量少投喂饲料,雷雨天气时不投喂饲料;上午、中午可多投饲料,傍晚尽量少投喂饲料。夏季投喂饲料量以达到养殖鱼类7-8成饱为宜,每次投喂掌握在1-2小时吃完为宜。

  3.梅雨天每日至少巡塘3次(早、中、晚),暴雨期间增加巡塘次数,重点观察养殖动物活动、摄食情况,体表是否有异常,水质变化、设施运行状态。发现异常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水产养殖动物摄食后应尽可能清扫食场或捞出残渣。

  四、强化疫病防控,筑牢养殖防线

  1.以防为主,提前做好预防准备工作。在梅雨期到来前,趁天晴,根据水体实际情况进行消毒。同时还可以在饲料中添加抗应激和提高免疫力的产品拌服,预防病害发生。

  2.梅雨期可能会有大量雨水进入养殖水体导致水生动物出现强烈的应激反应,应及时全池泼洒Vc或葡萄糖制剂,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生动物对环境变化产生的应激反应。

  3.梅雨期天气阴雨为主,水质易恶化造成“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并伴有大规模的寄生虫病。一旦发现疑似症状时,切忌盲目使用药物,应及时送诊咨询当地渔技人员,选择恰当的处理方案,合理用药。针对梅雨期,推荐使用温和性杀虫、消毒制剂。(市水产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