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秋”农业生产农机检修技术指引
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总站
为确保2023年“三秋”农业机械化生产顺利进行,强化农业机械化对国家粮食安全的支撑保障,不误农时早谋划早检修,提出以下2023年“三秋”农业生产农机检修技术指引,供各地参考。
一、“三秋”农机化生产项目和机具
主要机械化作业项目在北方地区有机收玉米、花生、马铃薯;机械深耕、深松、秸秆还田,机械施肥,机播冬小麦等。在南方地区有机收水稻、玉米、花生,机械脱粒;机械化耕整地,机收中晚稻、玉米,机播油菜、冬小麦等。
使用的主要农业机械有轮式(履带)拖拉机、旋耕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植保无人飞机、自走履带式谷物联合收割机、打(压)捆机、固定(移动)式谷物烘干机、小麦(免耕)播种机、玉米果穗收获机、玉米籽粒收获机等。
二、主要农机具检修技术
1.轮式(履带)拖拉机
1.1 发动机的检修
1.1.1 检查润滑系统。除了更换三芯(空气滤芯、柴油滤芯、机油滤芯)外,还要更换或清洗各个液压油滤芯。应按地区、季节要求更换润滑油和燃油。年前如已经放出润滑油,应打开缸盖上的加油口,加入合格的润滑油后,静置十分钟,检查油标尺,应与机油尺“上”线平齐,然后静置20~30分钟再检查油位有无变化。如有上涨,需查找原因并排除故障。如果是带涡轮增压器的发动机,需拆下涡轮增压器悬浮轴承进油口空心螺栓,滴几滴润滑油,再装好。润滑脂油嘴、油杯均应配齐。各润滑部位及总成均应按规定油品加足润滑油或润滑脂。通气器应清洁、畅通。
1.1.2 检查冷却系统。寒冷地区重点检查发动机是否有冻伤,特别是年前发动机未放水,或者未加防冻液的车,要仔细查看发动机的机体水堵、放水开关、机油散热器等处是否有冻裂迹象。如正常,则加注软水至水箱口平齐,静置一小时,看水位有无变化。如水位有下降,则需要查找原因。如无下降,则正常,注意不能加容易产生水垢的井水和自来水。
1.1.3 检查电路系统。启动、照明、仪表的电路应正常,所有电气附件的绝缘部分,不得有漏电、短路等现象。寒冷地区发动机冷起动装置应能工作正常。
在蓄电池电量不足时,要先用蓄电池额定电流的十分之一充电。在铅酸电池充电时,电解液液面高度与刻线平齐或高出隔板10~15毫米,要打开加液塞,以防出气孔堵塞,蓄电池因气压过高而爆炸。充电完成后,单体蓄电池电压应在13伏左右。
以上都检查正常后,起动前主、副变速手柄等应处于“空”、“降”、“中间”或“分离”位置;液压动力装置应处于“中间”位置;此时可以打开飞轮壳上的小窗口,用小撬棒拨动飞轮齿圈,转动曲轴数圈后,再打开点火开关,启动动力。转速需要先低后高,逐渐增加动力转速,同时观察仪表,细听声音,如有异常,应先停机后检查并排除故障。
1.1.4 检查发动机进气系统各管路连接是否密封、可靠,发现问题应及时排除。检查柴油机前后支承是否可靠。
1.2 底盘部分的检修
1.2.1 检查润滑油。逐一检查变速箱、前桥、末端传动的润滑油;检查方向机的锂基润滑脂(蜗轮蜗杆机械式方向机)或液压油箱(液压转向方向机)内液压油是否充足;检查液压系统的液压油是否充足。检查履带式拖拉机导向轮、支重轮、托带轮密封情况,必要时添加润滑油。
1.2.2 检查转向系。注意左右方向间的间隙,观察拉杆球头传动和油缸(液压油缸方向)销轴间隙,如间隙过大,需更换拉杆球头和油缸销轴。更换球头和销轴后,需检查前束,四轮驱动的前束是0~4毫米,两轮驱动的前束是5~10毫米。履带式拖拉机打开转向液压系统吸油滤清器和高压过滤器,清洗滤芯并装复。
1.2.3 检查离合器。检查离合器踏板和分离轴承与分离杠杆的间隙,保证分离彻底、灵活,无卡滞,踩下踏板行程五分之四时,能挂换档位,无打齿异响。如离合器使用时间过长,需拆开检查摩擦片和分离轴承,如果超限需更换;如磨损不大,分离轴承加润滑脂后,再按标准组装好。履带式拖拉机检查和调整离合器、离合器踏板、转向拉臂,以及驱动轮的轴向游动量、履带张紧度等,必要时紧固。
1.2.4 检查制动器。检查制动液面和踏板行程,制动踏板第一脚能一次踩死,连续第二脚踩不动,回位正常且无卡滞,左右制动踏板高度应同步。履带式拖拉机检查和调整小制动器的间隙及制动踏板的自由行程,必要时紧固。
1.2.5 履带式拖拉机检查变速箱与后桥连接处、万向节、支重台车以及车架与后桥的紧固情况,检查履带的张紧度是否符合规定要求,不符合应调整。
1.3 与农具挂接及调整
1.3.1 选用传动轴与拖拉机PTO花键规格应匹配。传动轴的配合长度应不小于200毫米。
1.3.2 调整拖拉机上拉杆(中央拉杆)和左右吊杆,达到农具机架在纵向与横向都处于水平状态。
1.3.3 调整拖拉机下悬挂臂限位螺杆,达到农具横向中心线与拖拉机纵向中心线相重合。拖拉机悬挂下拉杆与左右吊杆连接的销轴放置在长孔位置,使农具工作时达到整体仿形的效果。
1.3.4 液压系统分配器在拖拉机工作时应放在浮动位置。
2.旋耕机
2.1 作业前检修
2.1.1 检查传动箱。检查传动箱齿轮油油量,低于油面线的要补加同类型齿轮油;检查各个齿轮之间间隙,特别是圆锥齿轮啮合间隙,间隙过大过小都会引发故障;检查传动箱输出花键轴和刀轴轴套之间间隙,磨损严重的要成套更换。
2.1.2 检查刀部。检查刀轴两端油封,以及刀轴、刀座和刀片,如有破损应除旧换新。更换刀片时应按照双螺旋线方向有规律地紧固刀片固定螺栓。更换刀片等旋转零件时,必须将拖拉机熄火。
2.1.3 检查旋耕刀是否装反和固定螺栓及万向节锁销是否牢靠,确认稳妥后方可使用。
2.1.4 挂接拖拉机检查。挂接时,注意匹配的箱体高度,高低箱体不能配错。注意动力输出轴和旋耕机输入轴夹角,夹角最好小于10度。传动轴十字轴和轴承不能松旷,各方向转动灵活,并加注润滑脂;旋耕机左右要水平,输入轴要与拖拉机动力输出轴在同一个中心线上。
2.2 作业中检修
2.2.1 拖拉机启动前,应将旋耕机离合器手柄拨到分离位置。要在提升状态下接合动力,待旋耕机达到预定转速后,机组方可起步,并将旋耕机缓慢降下,使旋耕刀入土。严禁在旋耕刀入土情况下直接起步,以防旋耕刀及相关部件损坏。严禁急速下降旋耕机,旋耕刀入土后严禁倒退和转弯。
2.2.2 作业中,如刀轴过多地缠草,应及时停车清理,以免增加机具负荷。
2.3 安全操作提示
2.3.1 地头转弯未切断动力时,旋耕机不得提升过高,万向节两端传动角度不得超过30度,同时应适当降低发动机转速。
2.3.2 转移地块或远距离行走时,应将旋耕机动力切断,并升到最高位置后锁定。
2.3.3 旋耕机运转时,人严禁接近旋转部件,旋耕机后面也不得有人,以防刀片甩出伤人。
2.3.4 旋耕时,拖拉机和悬挂部分不准乘人,以防不慎被旋耕机伤害。
3.秸秆粉碎还田机
3.1作业前检修
3.1.1 检查拧紧各连接螺栓、螺母。
3.1.2 检查各插销、开口销有无缺损,必要时添补或更换。
3.1.3 加注润滑脂,传动轴伸缩套内应涂抹润滑脂。
3.1.4 检查齿轮箱密封情况,静结合处不应渗油,动结合处不滴、漏油;如渗漏油,需更换纸垫或油封。
3.1.5 检查齿轮箱润滑油油面,不够时添加。检查齿轮箱上呼吸孔是否畅通,如有堵塞应及时疏通。检查放油堵螺栓是否松动,应拧紧密封。
3.1.6 检查刀轴甩刀(锤爪)是否缺损并及时补齐。刀片应成组更换。更换刀片时,应对称更换径向相邻的两组刀片,每组刀片重量差应小于10克。
3.1.7 清除甩刀、刀轴、定刀片上的泥土与缠留物。
3.1.8 检查各轴承处温升,若温升过快、过高,即为轴承间隙过大或缺润滑油所致,应及时调整间隙或加润滑油润滑。
3.1.9 机具挂接。方式一:将万向节抽开,将两个内花键分别安装在拖拉机和还田机上,装好插销。拖拉机后悬挂与机具悬挂装置基本对准后,先挂接万向节,后安装下悬挂和上悬挂,并插好锁销。方式二:拖拉机后悬挂与机具悬挂装置基本对准后,先安装下悬挂和上悬挂,然后将安装好的万向节两个内花键分别安装在拖拉机和还田机上,并插好锁销。在安装过程中,可微用力使机具的齿轮轴转动。
3.2 作业中检修
3.2.1 随时检查及调整皮带张紧度,及时清理机壳内壁上的粘集土层,发现声音不正常、振动时,应立即停车检查。
3.2.2 调整留茬高度。调整限深滚,在机架左右两侧侧板上预留了一排调整孔,固定位置不同,得到的留茬高度也不同,调整时两边应同步调整。注意最低留茬高度以甩刀(锤爪)刃口不入土为宜,否则会加速甩刀(锤爪)磨损,降低粉碎效果,增加拖拉机负荷。
3.3 安全操作提示
3.3.1 秸秆粉碎还田机运转时,严禁人体接近旋转部分,机具上和机具后严禁有人,以防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3.3.2 转弯、倒车时,必须提升秸秆粉碎还田机并切断动力,严禁猛提猛放。
3.3.3 作业时如有异响,振动异常时,应立即停车检查,排除故障后方可继续工作。
3.3.4 检修、清理机具杂物时,拖拉机必须熄火,将机具落地并稳固,防止机具伤人。